牡二中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75 分钟。(根据学年修改考试时间)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 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 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 0℃以下时, 引起作 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 “ 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 白霜”。据此完成 1--2 题。 1.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 A .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 B .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 C .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 D .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 2.与黑霜相比, 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流域老虎沟某冰川积累区(39°25'N ,96°33'E),海拔 5040m, 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春夏季节,该区域有山谷风出现。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气象站进 行了为期一年的数据采集。图 1、图 2 分别示意该区域四季风向、风速逐时变化。据此完 成 3--5 题。 3.春季风向、风速较稳定的时段是北京时间( ) A .6—8 时 B .10—12 时 C .13—15 时 D .18—20 时 4.观测发现,该沟谷冬季易发生辐射逆温,其主要原因是( ) A .锋面气旋影响 B .下沉气流较强 C .热力对流强盛 D .冰川移动影响 5.该地夏季( ) A .谷风较强,以东北风为主 B .谷风较弱,以西北风为主 C .山风较强,以西南风为主 D .山风较弱,以东南风为主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完成 6--7题。 6.此时( ) A .甲地多云转雨 B .乙地狂风暴雨 C .丙地大风严寒 D .丁地晴朗干燥 7.当锋面过境时,甲地( ) A .地面辐射增强 B .太阳辐射增加 C .地面吸收增加 D .大气反射增强 高三年级 ·地理 ·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下图为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 8--10 题。 8.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 a 的值可能为-2℃ B .河流可能有凌汛现象 C .湖面风速将减小 D .该地位于南半球 9.MN 及其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低压槽,向东南移动 B .高压脊,向东南移动 C .低压槽,向西北移动 D .高压脊,向西北移动 10.有关 A 、B 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 地降水概率大于 B 地 ②A 地即将迎来降温天气 ③A 地降水概率小于 B 地 ④A 地即将迎来升温天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高原季风因青藏高原和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而产生,其强弱变化影响着高原及邻近地 区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图示意 2006 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600hPa 高度场距平值(单 位:米),阴影区为青藏高原地形 3000m 以上的区域。据此完成 11--12 题。 11.图中 600hPa 高度场距平值分布显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环流的特征是( ) ①垂直方向下沉气流增强 ②垂直方向上升气流减弱 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