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0401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日期:2025-10-0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5893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人教,生物,学期,学年,高二
  • cover
(课件网)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什么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如何自我调节? 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问题探讨 课本P73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1.为什么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2.紫茎泽兰入侵后,当地植物种类有何变化?推测动物种类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物多样性呢? 随入侵年限的增加,植物的种类逐渐减少; 有些动物随后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3.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生态平衡 1.概念: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结构平衡 功能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 和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结构 功能 课本P73-74 生态平衡 1.概念: 生态系统的 和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结构 功能 课本P73-74 这些生态系统哪个处于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特征有哪些? 生态平衡 2. 生态平衡的特征: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1)结构平衡: 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3)收支平衡: 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课本P73-74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 或受到 ,它可使系统_____。 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遇到了破坏或干扰,而对抗这种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原方向 发生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方向 调节稳态(改邪归正) 原方向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破坏稳态(错上加错)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概念: 效果 信息 减弱 抑制 保持稳定 意义: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课本P73-74 ———负反馈调节 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兔 草 狼 实例1: 兔子数量增加 狼增加 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子数量减少 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狼减少 课本P73-74 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实例2: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自然火灾 光照充足 土壤养料增多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 植被逐渐恢复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课本P73-74 原方向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破坏稳态(错上加错) 正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的过程实例: (+) (+) (+) 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湖泊污染 鱼等生物死亡 尸体腐烂 1.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