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某地多因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悬河”,洪灾过后积水难消,在地表形成大量沟塘。为主动适应环境,当地民居选址具有绕塘而居、梳状布局的特征。如图示意该地聚落绕塘组团与梳状分散布局模式。据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营建住宅时取塘土垫基,主要是为了 ①加快积水下渗 ②保持沟塘蓄水能力 ③促进水源净化 ④减轻洪涝对民居的侵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民居梳状布局的走向取决于 A.盛行风向 B.民居数量 C.沟塘走向 D.光照方向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黄淮海平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特内里费岛是加那利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同时也是加那利群岛中人口最多的岛屿,每年游客超过500万人。该岛屿电力系统孤立,淡水资源紧张,政府计划引入地热能设施,以保障水处理设施运行。图2示意特内里费岛区域地理概况。据此完成4—5题。 4.与光伏发电相比,地热能在该区域供电中的突出优势是 A.适合分散模式布局 B.初期建设成本低廉 C.昼夜发电量波动大 D.受天气变化影响小 5.该能源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是 ①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②优化土地资源利用 ③加剧地下水资源超采风险 ④增加酸雨发生频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武汉国家气象观测站和海口国家气象观测站海拔分别为23.6米和14.1米,下图为两站点观测的2018—2022年地面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两站点观测的主要气象要素中,与其气压年内变化相关度最高的是 A.风向 B.气温 C.湿度 D.风速 7.武汉观测站各月平均气压均高于海口观测站,推测其主导因素可能是 A.海拔高度 B.纬度位置 C.水域面积 D.气候特征 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农村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此完成8—10题。 8.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B.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9.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 C.性别比例 D.地区分布 10.“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C.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萨赫勒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其非常平缓的坡面上发育着灌丛带和裸地交替、沿等高线排列的带状景观。带状景观中裸地土壤渗透率低,降水多形成面状水流,并蓄积在下坡向的灌丛带中。下图为萨赫勒地区带状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萨赫勒地区自然地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A.热带荒漠带与热带玉林带的过渡 B.热带荒漠带与热带草原带的过渡 C.温带荒漠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 D.热带荒漠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过渡 12.非常平缓的坡面,对灌丛带发育的主要作用是 A.汇集径流,补充深层储水 B.保持水土,增加土壤养分 C.增加下渗,改善土壤水分 D.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13.带状景观中裸地难以发育植被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壤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