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1997

第15课《故乡》课件

日期:2025-10-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25243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故乡,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故 乡 鲁 迅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相关信息,了解写作背景,积累“阴晦、鄙夷、惘然、伶俐”等易考词语。 2.理清小说的线索,把握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重点) 3.理解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4.结合对比手法以及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小说的主旨。(难点)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8部。毛主席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作者介绍 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多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混战不已。对老百姓横征暴敛。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故乡,看到故乡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凄苦生活及童年时代的朋友———农民章运水的悲苦境况,他百感交集。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创作背景 鄙夷( ) 嗤笑( ) 瑟索( ) 深黛( ) 惘然( ) 隔膜( ) 恣睢( ) 瓦楞( ) 伶仃( ) 萧索( ) 秕谷( ) 鹁鸪( ) 苛税( ) 潺潺( ) 寒噤( ) bǐ yí dài zì suī suǒ kē chī wǎnɡ lénɡ bǐ chán sè mó dīnɡ bó ɡū jìn 字词积累 阴晦:阴沉昏暗。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无端:无缘无故。 愕然:吃惊的样子。 嗤笑:讥笑。 惘然: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 奔波。同“辗转”。 恣睢:放纵、放任。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瑟索: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即“瑟缩”。 掌握词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官场小说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知识卡片 壹 故 事 情 节 听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在故乡前填一个字。并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线索———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故乡——— 故乡——— 故乡 回 在 离 情节梳理 回故乡(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在故乡(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离故乡(78-88):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开 端 发展 高潮 结 局 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给我的印象,那就是: 故乡变了 杨二嫂变了 闰土变了 “我”变了 变 贰 环 境 描 写 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