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物理试题卷 (全卷五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不能改动答题卡上的标题题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凝固点是-10℃ 2.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碎冰块的温度时的几种情况,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下列不属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是( ) A. 海平面上升 B. 使北极熊无家可归 C. 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D. 提高粮食产量 4. 下列物质中,都属于晶体是( ) A. 冰、玻璃、食盐 B. 冰、银、海波 C. 石蜡、石墨、钻石 D. 金、食盐、塑料 5. 关于图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四个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B. 图乙,用力下压,筒内的棉花被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 图丙,食品放入冰箱内冷藏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D. 图丁,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6. 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中“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雾开峰嶂出,水落石矶明。”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 海水的密度小,砂石的密度大 B. 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 C. 海水的内能多,砂石的内能少 D. 海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8. 小华同学在厨房和妈妈一起做饭时,提出下列物态变化问题的一些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油炸饺子比水煮饺子熟得快,是因为油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B. 炒菜前,锅内烧油,油温升高,油含有的热量增多 C. 水烧开时会冒出“白气”,“白气”是温度高的水蒸气 D. 冻肉解冻过程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9. 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 A. 温度从铁块传给水 B. 热量从水传给铁块 C. 热量从铁块传给水 D. 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 10. 把温度为的固态镓放入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加热,水的恒定温度为,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镓的凝固点为 B. 镓的熔化持续时间为16min C. 第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 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11.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12. 图甲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kg该材料,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材料是晶体 B. 在BC段,该材料吸收的热量比AB段多 C. 在BC段,该材料的内能保持不变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