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5550

6《老子》四章课件(共5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357832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老子》 四章 导入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吕氏春秋》 从中你看出了这三人什么样的思想或境界? 楚王有“沧海之胸襟”,孔子有“天地之度量”,老子有“宇宙之境界”。 【楚王失弓】:得失之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摒弃了楚王与楚人的限制,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楚王有“王民合一”的境界,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值得称赞。 摒弃了楚人与天下人的限制,“人失之,人得之”,在孔子的心目中,楚人与天下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也道出了人要有兼怀天下的理想。 摒弃了人与自然的限制,人与天地万物是一样的,都是道的产物,没有人与物的分别,不需要强调人高于万物,人与物,都是一样。弓来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所以,无所谓得失,这就是天道。 知人论世 品经典 壹 老子其人 (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老 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生平 少年聪颖 入周求学 效力周室 著书出关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入周向老子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及以下属下篇《德经》。《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意。 老子其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其思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不妄为,万事万物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人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政治主张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物极必反之理。 哲学思想 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修身方面 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典诵读 悟情怀 贰 读文正音 毂 户牖 埏埴 赘 矜 泮 ɡǔ yǒu shān zhí zhuì jīn pàn 齐读感知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