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5627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情境化作业)(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747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原始,农业,史前,社会,情境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情境化作业) 闯关01 远古求生———原始农业与定居生活 1.(2025·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古代先民却在烹饪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水、火之间有一层薄薄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半坡先民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是( ) A.人工取火 B.种植水稻 C.制作陶器 D.建造房屋 2.【新情境·思维导图】某班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一课后,构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①②两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淮河流域 黍 B.黄河流域 水稻 C.珠江流域 黍 D.淮河流域 水稻 3.柳湾遗址,坐落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是黄河上游地区保存完好且出土陶器数量众多的远古文化遗址。在此出土彩陶近2万件,这些彩陶不仅数量繁多,更以造型之美和纹饰之丰富而著称,因此柳湾遗址也被誉为“彩陶王国”。下列哪个遗址中也出土过大量彩陶( )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新素养·史料实证】某班设计了以“探寻中华文明辉煌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图片用来探究半坡居民生活的是( ) ①周口店出土的头盖骨化石 ②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④浙江余姚出土的猪纹陶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房屋大致都是黄土层上挖掘半地下穴,上覆支柱撑起的涂泥屋顶。长江流域的房屋则是四壁立柱,编扎竹片竹竿,里外涂泥,成为编竹夹泥的建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先民( ) A.能因地制宜建造房屋 B.拥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C.会制作精美磨制石器 D.很早具备爱美的意识 6.【新素养·史料实证】下图所示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中国人最早从事农业生产 B.原始农耕发展具有多元性特点 C.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D.原始农耕兴起于我国北方地区 7.【新素养·历史解释】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人工取火的出现 B.定居生活的形成 C.磨制石器的使用 D.原始农耕的出现 闯关02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8.(2025·江西·中考真题)下图中的文物可以印证河姆渡人( ) A.能够制作玉器 B.懂得饲养家畜 C.掌握了雕刻技术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9.【新情境·跨学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若你要研究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先民的房屋建筑,你应该去( ) A.陕西西安半坡村 B.云南省元谋县 C.浙江余姚河姆渡 D.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10.“农业革命是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取食物到改造自然、驯化动植物、主动生产食物的刦时代转变,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下列最早开展“农业革命”的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大汶口人 D.北京人 11.【新情境·时政热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为海水稻等特色农业技术输出提供政策支撑。栽培稻起源于中国,这从下面哪一遗址可以证明(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12.【新情境·跨学科】研究表明,野生动物被饲养后,体态和骨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析下图信息可知( ) A.我国是最早饲养家畜的国家 B.我国是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C.河姆渡人已经学会饲养家畜 D.河姆渡人的食物以猪肉为主 13.【新素养·史料实证】2014年,浙江田螺山遗址曾出土一件河姆渡文化早期的木质舟模型器,形状“头尖脚方”,已脱离独木舟原始的形态。考古学家分析,舟是田螺山人出行的主要交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