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6976

14.2欧姆定律 课件 (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3981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5-2026,物理,九年级,学年,欧姆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14.2 欧姆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能说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能说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4.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目标 想一想:如果要使灯泡亮度改变有何办法? 方法一:改变电池节数 方法二:改变电阻 思考:相同的灯泡,但发光程度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电流不同。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观察与思考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可能会越小。 观察与思考 若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存在什么关系? 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猜想假设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给出以下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1.测电阻两端电压,选择什么器材? 2.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怎么操作? 3.测通过电阻的电流,选择什么器材? 4.实验过程中的不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其不变? 5.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 进行实验 电阻R 5Ω 电压U/V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0.2 0.3 0.4 0.5 0.6 I/A U/V 0 0.1 0.3 0.5 0.6 0.4 0.2 0.7 0.8 · · · · · 0.9 绘制图像 2.5 1.5 2.0 3.0 1.0 0.5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阻R 两端的电压呈整数倍变化(想一想为什么),如使电压U 等于2V、4V、6V等。读出在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中。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1 2 2 4 3 6 …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归纳与小结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若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存在什么关系? 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猜想假设 给出以下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1.在电路中如何改变电阻,选用什么器材?怎么操作? 2.如何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3.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 进行实验 电压U 2 V 电阻R/Ω 2 4 5 8 电流I/A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1 0.5 0.4 0.25 I/A R/Ω 0 5 0.1 0.3 0.5 0.6 0.4 0.2 0.7 0.8 3 4 6 2 · 0.9 绘制图像 1 7 8 · · · 1.0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归纳与小结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公式: 电压 电阻 电流 I = U R 欧姆(1789-1854) 德国物理学家 二、欧姆定律 3.公式的单位 电压U 的单位为伏特:V 电阻R 的单位为欧姆:Ω 电流 I 的单位为安培:A 4.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反映了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这段导体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在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和电阻时,常用以下变换式: 应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 应是同一段导体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欧姆定律的计算 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1)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 (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例题1 :如图是手电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里面装有两节新干电池,两端电压为3V。用手将金属滑键向上推,接通电路,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是12Ω,求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大小。 解:已知U=3 V,R=12Ω。 根据欧姆定律I= ,代入数据, 可得I= =0.25A。 答: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0.25A 典例与精析 手电筒内部结构 分析:首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