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 上 道德与法治 8-2 敬畏生命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西藏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生命的尊重和救助的内容,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健全人格: 理解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懂得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能够做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 责任意识: 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树立“生命最宝贵”的观念,认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学导读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63-P66,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如何敬畏生命? 新知导入 情境思考: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地震无情,但人间有爱。在这场灾难中,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努力援助灾区人民,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 新知导入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震后救援人员努力寻找生命迹象 清明祭祖 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人们都会扫墓祭祖,延续习俗。 烈士纪念日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人们都会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对祖先、先烈的追思,对遇难者的追念,是情感的表达,体现了生命至上,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新知 课题解读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 “畏”指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谨慎 对待生命。 探究新知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敬畏的解释是:“又敬重又畏惧。”这个定义突出了敬畏的两种内涵:敬重和畏惧。敬重是对事物的崇高伟大或神圣性质的认可和尊重,畏惧则是对事物的强大、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性质的担忧和不安。 探究新知 每年 12月 13日,我国都会在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机动车、火车、船舶鸣笛致哀,路上行人和公共场所的人员就地默哀一分钟。 思考: 人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铭记历史,祈愿和平,悼念生命 这体现了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尊重、敬畏 探究新知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024年9月台风“摩羯”造成海南4人死亡,95人受伤,这次台风破坏之强,影响之大,超乎想象,异于异常。 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导致41431人死亡、约95818人受伤。 2023年7月23日14时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屋顶坍塌,造成11人遇难。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人为灾难 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 生活观察 2022年8月,重庆市持续高温,缙云山发生火灾。蔓延的山火不断向山下拥有80万常住人口的居民区逼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无数救援人员迎着烈火“逆行”而上,仅用不到10天的时间,各处山火就被全部扑灭。 2023年8月,吉林省舒兰市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百余名群众被转移后,通信中断,情况不明。危急形势下,防汛工作小组带领水利部门专家、通信保障人员、地质专家、志愿者等奔赴抗洪现场,经过近36个小时的努力,与失联群众取得联系,并通过卫星电话报告平安。 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 探究新知 西藏调集万余人投入 定日县地震救援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地区发生地震,当日22时许,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向西藏紧急调拨的首批5800余件棉帐篷、棉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地震灾区。 消防官兵为灾区人民 搭建帐篷 运-20 5小时驰援西藏 救援人员不畏余震, 全力搜救幸存者 敬畏生命的原因 探究新知 1.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