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这也是美国首次承办世博会。这一天,巴西国王亲临展馆参观电话机。当发明家贝尔看到国王走近时,他迅速上前,恭敬地请国王将听筒放到耳边,而自己则走到远处开始讲话。当国王从听筒中清晰地听到贝尔的声音时,他惊讶地说道:“我的上帝,他说话了!” 新课导入 19世纪70年代,美国费城的世博会上的新发明有何特点? [美]“电话之父”贝尔 [美]爱迪生发明的四路电报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新的技术革命,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英、法、美、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应用、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了解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等社会进步;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问题。 19世纪末的新工业革命狂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随之蔓延全球。在其强大冲击波的作用下,世界各地无不直接间接、或多或少、或先或后地感受到它的巨大震撼。在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演进进入一个新时期。面临新工业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列强作出了不同反应:后起的美、德充分把握时机,迅速崛起,后来居上;老牌的英、法却因较多地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以致相对落伍。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由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不平衡发展而被打破。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进展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同时也使得处于转型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丛生,危机迭起。为消弭矛盾,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强国家干预,进行广泛深远的政治、经济改革,或致力于海外扩张,以转移视线和转嫁危机。 工业革命的继续: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下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缘起:工业革命后的有利条件 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继丹麦的奥斯特(1777—1851)和英国的法拉第(1791—1867)揭示电、磁之间互相依存和转化的奥秘之后,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电磁辐射等的发现和物质的电子学说的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为资本国际化准备了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有哪些有利条件?(政治、经济、科技) 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政治前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基础) ③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工业革命的继续: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下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历程之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切割磁场会产生电流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电车 美国纽约火力发电站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66年,[德]西门子 发明发电机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的继续: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下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历程之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爱迪生 (1847—1931) P19 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