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820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情感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0481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
  • cover
(课件网) 鉴赏诗歌的情感 综述 1.考纲回顾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纲解读 (1)写了什么:形象。 (2)怎么写的:语言和手法。 (3)为什么写:内容和情感。 基础知识 1.山水田园诗: 1.内容: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主要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2.情感:(1)寄情山水,热爱自然;(2)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3)闲适淡泊、悠然自得;(4)现实不满,怀才不遇;(5)哲理感悟,禅意寄托; (6)赞美农民,歌颂劳动;(7)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3.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通感、对比、夸张)、写景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俯仰、远近、视听)、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4.例子: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 王安石《太湖恬亭》) 2.羁旅思乡诗: 1.内容: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2.情感:(1)抒发内心孤独、凄凉的羁旅之苦。(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3)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4)抒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对方落笔(对写) 4.例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3.送别怀人诗: 1.内容: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他人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2.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现实的不满与感叹;(4)对友人前途命运的担忧;(5)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6)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7)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3.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渲染烘托、哀景衬哀情、细节描写、修辞手法 4.例子: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4.爱情闺怨诗: 1.内容: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2.情感: (1)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2)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3)盼夫早归的思念牵挂;(4)独守深闺的孤独寂寞;(5)情梦难圆的遗憾怅惘;(6)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补充:报效朝廷的渴望;功业未就的无奈;怀才不遇的苦痛;遭受排挤的愤慨。 3.手法:比兴、 衬托、抑扬结合、虚实结合、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双关。 4.例子: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5.边塞征战诗: 1.内容:边塞征战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等内容,诗人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2.情感:(1)描绘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抒发保卫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4)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赞美。 (5)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6)抒发征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7)表达对战事的厌恶,对统治者的批判,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3.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比、侧面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直抒胸臆、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4.例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