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第1单元测试卷 范围:第1单元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阅读新闻是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为此班级将开展“读新闻, 知世界”主题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活动一:观新闻,探魅力 (积累与运用 20分) 下面是读报小组的小文同学摘录的新闻选段,请你帮他完善 一下。 在不久前闭幕的长江文化艺术季“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上, 恩施玉露制为冷泡茶饮,祁门红茶“变身”茶含片,成都蜀锦织就“新中式”服装,龙泉青瓷烧成生肖摆件……人们徜徉于蔚为大观的文化遗产之中,共同感受文化遗产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发展之美。 文化遗产如璀璨星辰,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丰富的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筑牢了中国文化之魂、民族精神之根。加强文化遗产( ),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要以行之有效的举措,擦亮文化瑰宝, 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需要让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走下“高阁”、 融入 日常生活,使人们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文化遗产与自身息息相关,浸润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与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产生共鸣。 发挥好科技的力量,也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密码。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对文物和遗址 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和虚拟展示,使其在数字空间中得以永久保 存和展示,为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创造更多选择。 1.(3分)请你为新闻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徜徉( chánɡ ) ②载体( zài ) ③建模( mó ) 2.(3分)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段的括号 中,使文段语意完整,内容贴切。( B ) A. 传承和保护 B. 保护和传承 C. 发扬和继承 D. 发扬和保护 3.(3分)小文准备在第三段嵌入一副对联,上联是“让传统融入 现代” ,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C ) A. 以科技浸润人心 B. 将文化赋予新意 C. 以文化浸润人心 D. 将科技赋予新意 4.(3分)小文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 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_【示例一_】重读_“收藏_”_,可突出文物原本处于_“静态保护_” 的状态_, 与后文_“活起来_”形成对比_,增强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意味_,呼应_ 语段中_“走下高阁_、融入生活_” 的核心观点_。 _【示例二_】重读_“活_”_,具有动态感染力_,强调文化遗产需要焕发_ 新的生命力_,与_“走下高阁_、融入生活_” 的观点相契合_。_____ (3分,意对即可) 5.(8分)为了让同学们在拟写新闻时语言生动形象,小文编写了 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在新闻中引用古诗文名句能够提升新闻的文采,激发读者的 兴趣:我们可以引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_,②_谁家新燕啄春泥_”来表现黄莺争树、燕子啄泥的早春 气象;可以引用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③_夕日欲颓_,④_沉鳞竞跃_”来描绘太阳落山、鱼儿跃水的灵动图景;还可以引用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⑤_猎马带禽归_”来 营造牧童驱牛、猎人骑马的田园气氛。我们可以引用王维《使至 塞上》中的“⑥_征蓬出汉塞_,⑦_归雁入胡天_”表达孤独抑郁、踌躇不得志的伤感;还可以引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 野尽,⑧ 江入大荒流__”抒写气势磅礴、豪情万丈的喜悦和激情。 活动二:读佳作,长知识 (阅读与鉴赏 45分) (一)小语在阅读古诗文时做了读书笔记,请你和她一起整理完善。 摘录一 初入巫峡 范成大 钻火巴东岸,摐金① 峡口船。束江崖欲合,漱石水多漩。 卓午②三竿日,中间一罅天。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