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自编模拟卷(新教材人教版) 物理试卷 考试范围:第1--3章;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高度大约是10m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D.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大约为46s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时间的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估测 【详解】A.教室的高度远小于10m,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略小于1.5m,约0.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中学生步行速度与成年人接近,故C不符合题意; D.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大约为45s~50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错误 B.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知识点】误差与错误、减小误差的方法 【详解】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不能减小错误,故A错误; B.误差不是错误不可消除也不能避免,只能尽量的减小误差,故B错误;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使用不正确的测量方法,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 C.图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D.图丁中,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声与能量、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详解】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便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内的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当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弱,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使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通过高频振动剥离眼镜上的污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答案】A 【知识点】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比较物体速度大小、速度的定义式v=s/t 【详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故A正确;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并不是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B错误; C.根据,速度大小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仅路程长,不知道时间的情况下,不能确定速度大小,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大小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仅时间短,不知道路程的情况下,不能确定速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5.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云雾山脚,淋湿担脚”,山间形成浓雾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 B.“瑞雪兆丰年”,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草叶上形成“白霜”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云雾缭绕”,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熔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