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酸碱中和滴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会选择中和滴定指示剂。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 3.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掌握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培养定量研究的意识。 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一瓶浓度为 0.100 0 mol/L的HCl溶液 能否准确测出NaOH溶液的浓度? NaOH+HCl=NaCl+H2O c酸·V酸 = c碱·V碱 方法导引 酸碱中和滴定就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 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定量分析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指依特定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仪器分析法是指利用特定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取样多少的不同,定量分析可分为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等。 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需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 鉴定物质组成成分,叫做———; 测定物质组成成分的含量,叫做———;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c(NaOH) = c(HCl) V[NaOH(aq)] V[HCl(aq)]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 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标准液 待测液 原理 H+ + OH– = H2O c(H+)·V酸=c(OH-)·V碱 实验:现在我们用0.1000 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需测得哪些数据能计算出c(NaOH)? 0.100 0 mol/L 待测定 量取一定体积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如何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的体积? ① 读数精确度:0.01mL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标注温度、量程 “0”刻度线在上 ① 读数精确度:0.01mL ② 酸式滴定管盛:酸性和强氧化性试剂 碱式滴定管盛:碱性试剂 ③最下面有一段无刻度。 全部盛满溶液时,体积大于所标容积 玻璃塞 带玻璃球的橡胶管 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构造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思考】如何判断中和反应什么时候“恰好”反应完全(即判断滴定终点)?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有明显的现象吗 25.00 mLNaOH溶液 0.1000 mol/L盐酸 盐酸的体积滴加多少恰好反应完全?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待测的 NaOH溶液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酸碱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确定 强酸与强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7,用酚酞作指示剂时,实际滴定终点的 pH=8.2 为什么可以将滴定终点当成“恰好”反应的点?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1、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以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加 为横坐标,以被滴加溶液中的 为纵坐标的滴定曲线。 溶液的量 pH 【例】室温下(25℃),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 mol/L 盐酸,消耗的V(NaOH) 记录表如下,请完成表格中pH值,并根据表格绘制该实验的中和滴定曲线: V/mL 0.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8 20.00 20.02 21.00 22.00 30.00 pH 1.48 1.85 2.3 2.6 11.4 11.7 12.3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1、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V/mL 0.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8 20.00 20.02 21.00 22.00 30.00 pH 1.48 1.85 2.3 2.6 11.4 11.7 12.3 1 4.3 7 9.7 (恰好反应) (多加半滴) 注意:滴定时,每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4 mL 误差 -0.1% 0 +0.1% (少加半滴) 当误差在±0.1%,可认为酸碱完全反应 可见,半滴标准液可使指示剂变色但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7 10.3 12.3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1、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pH 12 10 8 6 4 2 10 20 30 40 pH突变范围 反应终点 0 9.7 4.3 pH“突跃”的存在为准确判断终点提供了方便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2、指示剂的选择 ①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