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习作7:____即景 第一课时 活动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一起徜徉在古诗词的山水间,探秘了鸟的天堂的盛景,又跟随者童年的脚步探索了月亮的足迹,今天我们来到了本单元的第四站《习作7:____即景》,让我们一起到户外看一看自然界奇妙的现象和景观。 滚动的露珠 初升的朝阳 窗外的雨滴 近处的树 远处的山 喷薄而出的朝阳 展翅高飞的鸟 活动二: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哪些即景,习作什么要求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习作要求,画一画关键的信息。 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知道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学习提示 即景 即:当时,当下。即景,短时间内某一场景内发生变化的景物。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自然现象 指的是下雨、刮风、冰雹、下雪、日出等现象。 自然景观 指的是高山流水、江河湖海等大自然的景色。 自然现象 自然景观 雨中即景 日落即景 田野即景 窗外即景 学习提示 补充题目时,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习作要素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要素解读 观察某种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活动三:回顾片段,重温方法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先、再、渐渐地”这些有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慢慢升起的过程中,月亮的形状、位置以及周围的景物都发生了变化。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提示 以“起初”“后来”“接着”点明时间顺序,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因为鸟的飞来,这里变得热闹了。 活动四:范文评析,学习方法 春天有粉嫩的桃花灿烂如云霞,夏天有莲花在水中亭亭玉立,秋天有金灿灿的菊花开放,这冬天最美的是那晶莹剔透的雪花。 ① 今天早起,天空灰蒙蒙的。北风使劲儿地吹,把路边的干树枝吹得啪啪作响。不一会儿,一颗颗如同米粒。 雪中即景 ①开篇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点明冬天最美的是雪花。 活动四:范文评析,学习方法 ②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雪粒描写得活灵活现。 米粒大小的雪粒,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落下来。这些雪粒洁白晶莹,打在树枝上,还淘气地在上面翻个筋斗,有的落在地上,顽皮地蹦来蹦去,还有的坠在屋顶上,“沙沙”地演奏着冬天的交响曲。② 雪花开始时是米粒大小,后来就变大了;渐渐地变成片状,像柳絮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