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2065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58403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1,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读书:目的和前提 赫尔曼.黑塞 主讲:金子 教学目标 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语言建构与运用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审美鉴赏与创造 导入 提问:你为什么读书?(让学生自由回答,给出不同的答案。) 教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听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诗人、画家———赫尔曼.黑塞的回答,看看他为我们揭示了阅读的有哪些目的和必须的前提。(板书课题) (一)知人论世 读作者 (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他一生致力于探索人类精神困境经与出路。 赫尔曼.黑塞部分作品展示 读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阅读与教养》(写于1929年,选自《朝圣者之歌》)。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1)写法上:旁征博引,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2)形式上: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特点: ①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②随意而谈,言之有物 ③真情实感,发而为文 ④要引人向善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快速浏览《读书:目的与前提》(原标题为《阅读与教养》),思考并回答: 1.字词读音和积累。 2.画出每段中心词句。 3.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1.(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狭隘 跋涉 慰藉 戕害 涉猎 卷帙 一摞 纠葛 已臻佳境 逊色 (ài) (bá shè) (jiè) (qiāng) (shè) (luò) (gé) (zhēn) (xùn) (zhì) 1.(2)成语积累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一劳永逸:辛苦一下,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2.标出中心句。(先展示学生书本,然后教师明确) ①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了意义。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③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④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⑤为了说清楚富有个性地、生动地与书籍打交道大概是个什么情形,我只要将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