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2167

2.1 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872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教版,地理,学年,2025-2026,答案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标对接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区域认知)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区域认知) 知识导图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地月系是相对较小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古人提出过许多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我国比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 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自主探究 下图是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A: 铅笔在水平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铅笔渐远渐小, 始终能见全貌 实验 B: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及远移动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铅笔渐远渐小, 最后消失不见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 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实验 B (填 “A” 或 “B”) 相似, 说明大洋面是 球面 。 巩固发展 基础巩固 在浩瀚宇宙中,天体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据此,完成1~3题。 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 (C) A. 木星 B. 水星 C. 地球 D. 海王星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B) A. 哈雷彗星 B. 太阳系 C. 北斗七星 D. 织女星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D)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B. 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太阳系一可观测宇宙 C. 地月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一河外星系 D.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可观测宇宙 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各天体体积及天体之间的距离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围绕太阳公转有八颗行星,目前只有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这主要得益于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各大行星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读图,完成4~5题。 八颗行星中, 表面温度最高的是 (A) A. 水星 B. 火星 C. 土星 D. 海王星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主要原因是 (C) A.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B.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 C.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宜 D. 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距离适宜 2024年12月17日21时57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本次出舱活动用时9小时,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读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画面示意图,完成6~8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应该是 (D)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锥体 D. 球体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围绕地球飞行,若飞行轨道近似于赤道,飞行一圈的距离约为 (C) A. 6371千米 B. 12742千米 C. 4万千米 D. 12.7 万千米 近年来,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A) (1)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中国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嫦娥六号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