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周 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 1.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 B.一块棉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2.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 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 ) 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结构 C.鹿群的性别比例 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据统计,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人口数量仍增加了6万人,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政策 B.性别比例失调 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4.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其中“+”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种群都具有如图的所有种群数量特征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未来变化趋势 5.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 60 台红外相机, 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 3 个多月, 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 20 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 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有 3 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确定研究区域有 120 只雪豹, 则估测该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有18只雪豹 6.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t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m小时后,理论上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t·2m B.t·220 C.t·22m D.t·23m 7.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a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化为K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最不可能是( ) A.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B.该种群生物的食物增多 C.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D.该种群迁出了大量同种个体 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恰当的是( ) A.每天相同时间,向培养液通气摇匀后取样计数 B.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1滴台盼蓝染液后,统计无色活菌 C.计数时需不断调节细准焦螺旋,以准确计数酵母菌数量 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9.在某海岛上海鬣蜥种群的初始种群数量为N0,每年对海鬣蜥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用λ表示第二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λ保持不变,t年后海鬣蜥种群的数量为N0·λt B.若λ逐年减小,则海鬣蜥种群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C.海鬣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的λ等于1 D.若λ连续保持在1.25,则海鬣蜥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 10.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使调查值偏大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加 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 11.请根据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