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2619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7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有解析)

日期:2025-11-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10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信息,解析,练习,稳定性,传递
  • cover
第7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自非生物环境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肉眼可见的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靠人力来提高 D.完整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不可 2.松鼠具有灵敏的嗅觉。经过训练的松鼠会在找到毒品后使用抓挠的方式告知警方检测人员。松鼠发现毒品主要通过获取(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生物信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行为信息 B.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 D.生物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4.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 ①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③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④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出自《诗经·国风·召南·鹊巢》,是鸠占鹊巢这一成语的来源。“鸠”为了避免被宿主鸟发现而给卵印上与环境颜色更为相近的斑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鸠占鹊巢体现了“鸠”和“鹊”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鸟卵的斑纹属于物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鸠”给卵印上斑纹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鸠占鹊巢是“鸠”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对环境的适应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 D.一块牧草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7.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是因为氮元素不能循环 C.生态系统只要有生产者就能达到生态平衡 D.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8.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大量种植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该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增大 D.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能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为农田除草除虫可使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提高a的大小 C.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与a的大小呈正相关,与b的大小呈负相关 D.本图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但不适用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10.下列关于设计制作生态缸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应该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B.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部分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态缸中由于生物种类不多,所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具有双向性 D.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生态缸要连通氧气泵,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 11.沙漠蝗虫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调查研究发现:蝗虫数量少时是散居型,数量多时是群居型,散居的绿色蝗虫个体在群居时会逐渐变为黑褐色体色,该蝗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