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4473

浙美版(2024)三上 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故宫》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70022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美版,2024,三上,第一,单元,1课
    《北京故宫》教学设计 课题 《北京故宫》 单元 第一单元 传世名作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 “传世名作” 展开,《北京故宫》是单元第一课。教材以故宫这一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载体,介绍了其严整宏大的建筑布局,以及《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藏品,还有青玉 “长乐” 谷纹壁、鎏金錾花花鸟纹葵式银碗等不同材质的文物。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初步掌握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巴黎卢浮宫》及其他艺术赏析内容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瑰宝的热爱与探索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审美感知,对 “博物馆”“古代建筑”“绘画作品” 等概念有初步认知,好奇心强,乐于参与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但他们对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古代绘画的技法(如青绿山水设色、不同构图方式)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较少,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也较为欠缺,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其深入理解内容,提升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 1. 图像识读:能准确识别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以及《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等藏品的画面元素、构图形式和色彩特点,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视觉语言。2. 美术表现:尝试描摹《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的局部,初步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表现作品特点,提升动手实践能力。3. 审美判断:感受故宫建筑的宏伟庄严之美和古代藏品的艺术魅力,能对作品的色彩、构图、内容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认知。4. 创意实践:在了解故宫藏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尝试设计简单的 “故宫风格” 小物件,或创编与故宫藏品相关的小故事,培养创新思维。5. 文化理解:了解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宫殿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以及其藏品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重点 1. 了解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木结构建筑群)和馆藏文物的丰富性、多样性。2. 欣赏《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重点藏品,掌握其画面内容、构图形式、色彩特点等关键信息,初步学习美术作品赏析方法。 难点 1. 理解《千里江山图》中青绿山水的设色技巧(以赭色为衬托,再罩染石绿、石青)以及不同藏品构图形式(如《五牛图》对称式构图、《写生珍禽图》平铺式构图)的艺术效果。2. 结合藏品画面细节,挖掘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体会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形成较深刻的文化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 分钟) 1. 播放北京故宫的航拍视频(展示故宫整体建筑布局、宫殿外观等),提问:“同学们,视频里展示的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什么地方?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补充故宫的基本信息(如中国明清两代宫殿、世界文化遗产等),随后引出本节课主题 ———《北京故宫》,并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开启一场 “故宫寻宝之旅”,探索故宫的建筑和珍贵藏品。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故宫的宏伟气势。2. 积极思考教师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分享对故宫的了解,如 “我知道这是故宫,在首都北京”“我在电视上见过故宫的红墙黄瓦” 等。 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故宫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借助提问和自由发言,了解学生对故宫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讲授新课(20 分钟) 一、认识故宫建筑 ———最大的珍宝”1. 展示故宫建筑布局图(如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讲解故宫布局严整、规模宏大的特点,强调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