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五上《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经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结合阅读经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单元,整体导入: 同学们,“万物有灵”,万事万物皆有感,一花一鸟总关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种美好的事物,有像诗一样精巧的白鹭,有朴实而实用的落花生,有勾起人思乡情的那场桂花雨,还有给予作者无限信赖的珍珠鸟……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喜爱、赞美之情 珍珠鸟 从怕人到信赖人 生活感悟 落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 香气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家乡 过渡:学习这四篇课文,你有什么特别的阅读体会呢?我们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讨论的吧!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 教师点拨:关注“事物”“感情”“思考”“桂花雨”“浓浓的思乡之情”“花生”“做人的道理”等关键词,分析三段对话可知,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或表达感悟的。 4.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问:同学们,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是“借物抒情”,不同点是什么呢?你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预设: ①我发现同样是写事物,但抒发的情感可以不一样。《白鹭》表达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桂花雨》则表达思乡之情。 ②我发现每篇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鹭》主要描写不同场景中的白鹭来表达对它的喜爱和赞美;《落花生》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讲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几件事,在叙事中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抒发感受。 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像本单元几位作家一样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 5.牛刀小试:看图想象,借物抒情。 提问:拓展迁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事物都可以用来寄托情感或揭示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呢? (要求: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 (2)出示图片:落叶图、小草图、路灯图、饺子图。 (3)引导学生交流这些事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 预设: ①落叶从树上飘落的现象让我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自由快乐等感受…… ②小草“春风吹又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小草虽然平凡却为世界增添了色彩…… ③夜晚昏黄的路灯让我感受到光明,有路灯指引方向,让人有安全感…… ④白白胖胖的饺子让我产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家庭和谐幸福、包饺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6古诗拓展:加深对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的认识。 二、词句段运用 过渡: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的语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达我们的情怀。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事物呢?一起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吧! 1.引导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例句,想一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提问:这些句子分别先写了什么? 预设:这三个句子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追问:然后写了什么? 预设:然后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如“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上”,“朱鹭”和“苍鹭”体形稍大,“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