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英军攻占定海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美国入侵日本-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浮世绘》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课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望日成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不足 美国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 今但备而未发,续看事势再定。 ———李鸿章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可采取任何手段。 ”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日本大陆政策 欲先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朝鲜。 ①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1.背景: 性质:是一场日本蓄意挑起的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 ②欧美列强:默许、支持、纵容日本。 国际环境 ③清政府:寄希望于欧美、避战求和, 可乘之机 ④提供契机: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索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 1894年 战争爆发 左宝贵牺牲 平壤陷落 邓世昌牺牲 日本夺取制海权 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任务一:阅读教材29-31页,概述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 战争爆发的经过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黄海海域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左宝贵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山东半岛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丰岛海战 1894.7 平壤战役 1894.9 黄海战役 1894.9 辽东战役 1894.10 威海卫战役 1895.1 1894年9月,日军兵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朝鲜首都平壤发起猛攻。中国的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送给了日军,这直接导致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左宝贵 平壤战役 左宝贵(左一) 黄海海战 与此同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正当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遂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丁汝昌受伤后仍坚持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辽东半岛之战 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突破清军构筑的鸭绿江防线,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渡海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湾、旅顺。大连湾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总兵徐邦道率领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徐邦道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