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回顾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开始标志 领导阶级 发展历程 革命道路 性质 胜利标志 五四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新中国成立(意义) 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无产阶阶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主要矛盾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840年 鸦片战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革命(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思考: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时间:1949--1956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 (1950-1952年底)“镇反”“三反” “五反”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一五”计划 中国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年-1956年 思考: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思考:中国当时处境如何?应该何去何从?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旧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适应中国的现状 旧中国手工业:侵略者大肆掠夺,惨遭毁灭性打击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从1949-1952年底,剥夺了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采取冻结资产以及管制、征购、代管、征用等措施接收了英美等国在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在P26做笔记 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之逐步接受国家的监督和管理。 经过“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对工商业者进行了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制度和实行民主改革。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在P26做笔记 分散、落后的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