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6174

7.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75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 cover
七上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也是一首散文诗。文章以莲花为明线,描述了送莲花、忆莲花、莲花遇雨、荷叶护莲等场景,以“我”的心情变化为暗线,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荷叶·母亲》与《金色花》同为散文诗,都借物抒情,但《荷叶·母亲》是实景描绘,借助联想抒发对母爱的赞美;《金色花》是以孩童视角,借助想象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前者情感深沉、细腻,后者轻快、活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欣赏散文诗的技巧,能自主梳理文章内容。但读文会比较粗糙,容易给文章贴“标签”,缺乏细致推敲,可引导学生抓住阅读“灵感”,培养阅读时对语言的“敏感度”,提升语言感知力,提升阅读水平。 教学设想: 本文线索分明,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然后以填空的形式梳理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引导学生捕捉“阅读灵感”,从标点、字词、句子、语段等角度赏析,学习作者语言的简洁、清新、细腻,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简介作者 1.PPT呈现诗歌,学生读后简要谈感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预设: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诗人对母爱的赞美。 2.母爱是人类至真至美的情感。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文章是如何赞美母爱的。 析题:荷叶与母亲并列,就是把荷叶比作母亲,借物抒情。 冰心:(课下注释) 补充:笔名由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品主题:“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 地位、影响: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文学风格的开拓者(冰心体) 二、梳理线索,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尝试分析与《金色花》的异同。 预设: 同:都为散文诗,都借物抒情 异:《荷叶·母亲》是实景描绘,借助联想抒发对母爱的赞美;《金色花》是以孩童视角,借助想象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前者情感深沉、细腻,后者轻快、活泼。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内容概括 “我”的心情变化 送莲花 有些烦闷 忆莲花 仍是不适意 莲花遇雨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荷叶护莲 深深地受了感动 明线 暗线 小结:文章以莲花为明线,描述了送莲花、忆莲花、莲花遇雨、荷叶护莲等场景,以“我”的心情变化为暗线,以荷叶比喻母亲,借物抒情,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三、捕捉灵感,赏析语句 1.学习捕捉“阅读灵感”,从标点、字词、句子、语段等角度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 标点: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句中破折号,表示转折,“八年没有看莲花”句中有遗憾之意,然后用破折号转换话题,引出故乡,既展现了作者故乡院中莲花的美好,也为下文情绪爆发埋下了伏笔。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句中感叹号表示心情极度的不好,烦躁;破折号表示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句中破折号表示语意跳跃,省略号表示描述省略,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引出文章的主旨句。 词语: “菡萏”:荷花别称。(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