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水调歌头 1.了解词人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熟读并背诵。 2.把握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3.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苏轼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之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对后代很有影响。 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作。1074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其弟苏辙当时在河南,兄弟二人已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词人望月所思,想起仕途不顺,妻子早逝,又不能与弟弟相聚,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根据范读,标注生词字音并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què 自主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qǐ zhuǎn chán 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上阙: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舞动,此情此景,哪里比得上人世间呢? 下阕: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1.可以怎样概括词的上下阕内容? 上阕:望月问月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下阕:对月怀人 2.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待了作词时间,以及写词目的,总领全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结合上阕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苦闷 向往 矛盾 对人间生 活的热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高处不胜寒”有哪几层含义? ①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 ②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 ③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④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何作用?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承上 启下 6.站在词人角度,该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认识到了这一点,词人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乐观旷达的一面。 7.词的下阕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