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A.24︰32︰40 B.3︰2︰5 C.2︰1︰2 D.48︰64︰80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丁一定是化合物 3.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守恒观:31g红磷与32g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63g五氧化二磷 B.微粒观:镁原子和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C.变化观: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可将水变成石油 D.分类观:氧气和臭氧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都属于单质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氧气和水的质量比是32:18 B.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量减少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甲由三种元素组成 5.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 : 32 : 102 B.108 : 96 : 204 C.4 : 3 : 2 D.27 : 16 : 4 6.我国科学家发明的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利用防水透气膜将海水和电解槽隔离开,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杂质离子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设备制得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B.防水透气膜选择性允许气态的水分子透过 C.电解槽中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D.电解槽中的氢氧化钾溶液可增强导电性 7.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模拟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物理性质均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8.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取18g草酸,加热至完全分解,反应后测得生成水蒸气3.6g、二氧化碳8.8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气体X中不含氢元素 C. D.反应生成气体X的质量为2.8g 9.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空间站里宇航员呼吸消耗,产生,可用如下方法处理: 第①步,利用固态胺系统对进行吸收与浓缩 第②步, 第③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②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电解水正、负两极得到的气体质量比为8∶1 C.电解水得到的可以循环利用 D.该方法能够实现氧气的再生 10.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用尿素[CO(NH2)2]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 +4CO(NH2)2 =4CO2+7X+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B.该反应中NO2与CO(NH2)2的质量比为23:30 C.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D.X的化学式为N2 11.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碳原子个数不守恒 B.丁属于氧化物 C.1个丙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2 1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13∶44 二、非选择题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不正确,应改正为 ,收集氧气时可以选用C、 D、E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