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1662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中华武术》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日期:2025-11-10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320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年级,体育与健康,目标,素养,核心,认识中华武术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一课 《认识中华武术》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年级(全) 课题 第一课 《认识中华武术》 课标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武术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感受其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2.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武术的基础常识,包括常见拳法、器械以及基本礼仪、步法,培养初步的武术运动能力。3.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 1 课,是学生接触中华武术的入门课程。教材以 “认识中华武术” 为核心,从武术的常见类型、传承方式、价值意义以及基础技能等方面展开,内容贴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丰富的图文展示和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领略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武术技能、传承武术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教育使命。 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形象思维占主导,能够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生动地讲解理解知识,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武术文化的深层内涵理解需要逐步引导。2.身体特点:身体发育处于快速阶段,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有了一定发展,具备学习简单武术动作(如抱拳礼、弓步、马步)的身体条件,但动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3.心理特点: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耐心指导。4.已有基础: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武术表演等途径对中华武术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武术的专业知识、规范动作和文化内涵了解较少,几乎没有系统的武术学习经历。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能说出至少 3 种中华武术的常见拳法(如太极拳、长拳、南拳)或器械(如剑术、棍术、刀术)名称,了解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方式,感受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运动能力:学会简单的武术抱拳礼、基本步法(如弓步、马步)等,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完成动作,逐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武术动作打下基础。3.健康行为:养成练习武术时姿态端正、精神饱满的习惯,理解学练武术对强身健体的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品德修养:理解 “止戈为武” 的内涵,知道学练武术不能以强凌弱、好勇斗狠,认同尚武精神(如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立身正直、厚德载物),并能尝试将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诚实守信、坚韧不拔、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识别并说出 3 种及以上中华武术常见拳法或器械的名称,了解不同拳法的主要特点。2.掌握武术抱拳礼、基本步法(弓步、马步)的规范动作,做到姿态端正。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华武术一招一式中蕴含的攻防实用意义以及 “止戈为武” 的内涵。2.将尚武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丰富图文、视频资料的多媒体课件;准备武术教学相关的图片、实物道具(如剑、棍的模型);布置适合学生进行武术练习的场地,确保场地安全、宽敞,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学生准备:穿着宽松、舒适、便于运动的服装和运动鞋;提前预习,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华武术相关信息,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中华武术表演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2.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引导:“同学们,刚刚视频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