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2425

湖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378362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联考
    凡说者,兑①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 陲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 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 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通“悦”。②硾(zhui):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Gjin):野葛,可做毒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得好 B.圣人生于疾学 疾:敏捷,快速,迅速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要:通“邀”,求,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加点字相同的一组是(3分) 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郯子之徒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的观点,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与《师 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有相通之处。 B.作者认为圣人诞生于勤奋学习,而勤奋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这与《劝学》中“学不可以 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重视学习态度的观点相呼应。 C.文中指出“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强调了师生之间应有的正 确态度,与《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倡导的师生平等观念有所不同。 D.文章最后提出“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认为老师只有掌握真理、推行道义才能得到尊重, 这与《师说》中强调老师要“传道受业解惑”,注重老师的学识和能力的观,点一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4分) (2)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4分) 14.文章围绕“尊师”展开论述,请简要概括文中强调尊师的原因有哪些。(5分) (四)阅读W(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 。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⑧。 【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2025年下学期10月高一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材料一强调“实事求是”以获取真实信息,材料二强调“立足被调查者利益、真诚合作”以获取真实信息,二 者均以“真实信息”为调查研究质量的核心,只是侧重角度不同(前者侧重原则,后者侧重方式),C项正确。A 项“只有开调查会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表述绝对,材料一以寻乌调查为例是证明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非限 定唯一方式;B项“本质上是能否控制实验因子的差异”无中生有,材料二未提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差 异的“本质”;D项“调查者应处于‘已知'地位”错误,材料二主张调查者以“学习”姿态对待被调查者,应是“未 知”而非“已知”,故排除A、B、D。 2B“以客观的态度面对被调查者利益”理解错误。材料二是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角度谈“客观”,指出 被观察者会因自身处境等因素,在面对调查时可能有防备等表现,影响调查的“客观”,同时也强调观察者要以 正确的态度去开展调查,减少对被观察者的干扰,以获取更客观的信息。 3.A材料二“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需充分合作”的核心是双方建立信任、形成互动,而非单方面获取信息。A项 中调研团队先帮村民解决难题,再收集数据,体现了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尊重与帮助,进而达成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