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课 题 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加深认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两个互逆过程。会分析实际现象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学习难点 沸点、沸腾的条件 预习案 完成时长: 分钟;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批改时间: 月 日 一、知识准备:1.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到;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不是气体,是小水珠。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3.液化石油气贮存在缸体内的是液态,储存前是气态。二、教材助读:1.什么叫汽化?_____ _____.什么叫液化?_____ _____。2.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液化现象?(至少举3个事例)答: 、 、 。3. 使气体液化有哪两种方法?_____ ____和_____ _____;4.汽化要 热量,液化时要_____热量(填吸收或释放)。5.夏天,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上面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白气”是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答: 。三、预习自测:1.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 ;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 __.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眼镜片发生_____现象形成的。3.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和开水烫伤相比,一般来说, 烫伤更严重。 4. 电冰箱中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来进行热量的搬运。是因为这种物质很容易 从而带走热量,降低温度,又容易 将带来的热放出。氟利昂循环流动,冰箱的冷冻室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5.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夏天地面上洒水之后很快就变干了,这是一种汽化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熔化现象 我的疑惑: 班____组 编号: 姓名_____完成日期: 月 日 页码:27 探 究 案 学始于疑:气温较低的初冬,教室的窗玻璃上为什么会有一层白雾? 探究点一:液化问题1: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下图甲、乙、丙中分别用到了什么方法?问题2:你知道哪些液化的实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液化的?问题3:“白气”是什么?怎么形成的?下列三种情况的“白气”分别来源哪里?(1)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会看到“白气”; (2)水沸腾时在壶口冒“白气”;(3)冬天,口呼出“白气”;针对训练:夏天潮湿的天气里,会发现自来水管的四周在“冒汗”,这是因为_____ ____ __.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儿,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_____ _____而成的。问题4:被100 ℃的水或100 ℃的水蒸气烫伤,哪个烫得要厉害些?为什么?探究点二:汽化和液化现象分析问题1.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中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问题2.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问题3:P6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在书上完成。 预、探、展、评、测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页码:28 针对练习: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