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4575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日期:2025-10-1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50061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章,稳态,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
    第2课时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知识点一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2025·浙江衢温“5+1”联盟期中)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异常增高,此部位可能发生(  ) A.组织水肿 B.淋巴液减少 C.血红蛋白渗出毛细血管 D.血浆渗透压升高 2.某同学参加马拉松欢乐跑12 km后,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一段时间后自然缓解。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乳酸在肝脏中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被细胞再利用,从而减少肌肉中的乳酸堆积,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生成的乳酸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肝脏 B.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C.酸痛是因体内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不利于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 3.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C.血浆pH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界环境无关 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会略有降低 4.(2025·浙江杭州期中)如图表示肌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Y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一般不进入X中 B.Y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 C.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可能会导致X的溶液量增加 D.Z循环受阻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 5.(2025·浙江金华期末)某同学以动物血浆、清水、pH为7磷酸缓冲液、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等为材料,探究了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血液中分离血浆需添加抗凝剂并离心,离心后取下层 B.滴加0.1 mol/L的HCl或NaOH之前需要测量血浆、清水的初始pH C.磷酸缓冲液作为阳性对照,可证明血浆中存在磷酸和磷酸盐缓冲对 D.以坐标曲线图呈现实验结果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添加量为纵轴   阅读材料,完成6~7小题。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刚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后的短时期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肢体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O2含量较少、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等使机体产生了生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这些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 6.从平原地区刚刚进入高原时,出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 A.脑部供氧不足导致头晕、头痛 B.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C.肢端毛细血管供氧不足导致手足发麻 D.部分肌肉因供氧不足而肢体无力 7.人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后,血浆中乳酸的浓度会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机体的自动调节作用下,乳酸浓度又降至正常范围。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人刚刚进入高原时由于呼吸变慢,导致乳酸产生增多 B.人刚刚进入高原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导致乳酸产生增多 C.经过一段时间后,乳酸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是由于肾脏排泄乳酸速度加快 D.经过一段时间后,乳酸浓度下降至正常范围,是由于乳酸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乳酸被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8.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9.(2024·嘉兴期中)图1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图2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     ,其中A代表     。 (2)填写图1中D、E系统的名称:D     系统;E     系统。 (3)当人接触致敏原会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