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6344

22 梦回繁华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451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梦回,繁华,导学案,学生,答案,2025-2026
                22* 梦回繁华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一、字音字形 juàn běn(绢本)  tuó yùn(驮运) chén tán(沉檀) rǒng cháng(冗长) hàn lín(翰林) tí bá(题跋) shàn cháng(擅长) chéng guō(城郭) kǎo dìng(考订) tián chóu(田畴) chà dào(岔道) cù yōng(簇拥) tà qīng(踏青) xíng lǚ(行旅) hóng chǎng(宏敞) shè qǔ(摄取) qiú jìng(遒劲) chūn hán liào qiào(春寒料峭) cháng tú bá shè(长途跋涉) mó jiān jiē zhǒng(摩肩接踵) luò yì bù jué(络绎不绝) 二、识记词义 1.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2.春寒料峭:虽已春季,但天气还比较寒冷。 3.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 4.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5.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三、课文梳理 探究点一: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 就全文来说,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就《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1.课文第4段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试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说明顺序的句子。 【答案】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探究点二:品味文章的语言    本文语言严谨、准确,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如,第3段中“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句中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纵、横长度。同时文中也有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如“主要”“可能”“基本”等,准确、周密,增加了文章语言的严密性。另外,本文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2.“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句话中加点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极大的”一词表示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千里江山图》 董强 刘峰 ①《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 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②《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工笔细腻,意境悠远,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貌。画作秉持宋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遗,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③《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