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06871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8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必修,第二,单元,4课,教学设计
  • cover
《氓》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氓》出自《诗经》,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本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体会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对这个人物产生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重点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体察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推测判断人物未来的人生命运,从而引发更深刻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同情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2500年前发生在卫国的一段爱情悲剧,去聆听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心曲。 教学过程: 请大家齐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梳理概括情节。 一个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个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应了。结婚之后,尽管女子日夜操劳,但男子感情不专一,并对女子施加暴力,最后女子回到了娘家。 恋爱: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婚变: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决绝:五、婚后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二、1、恋爱--婚变--决绝,完整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又新鲜、遥远而又似乎近在眼前的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说一说女子的痴情表现在哪里? 痴情: 送:从淇水到顿丘,十八里相送, 送出一份柔情蜜意,送出一份依恋不舍。 劝:没有一丝的生气,没有一点的责备,劝中尽显女子的温存善良。 允: 大胆地付出自己的温存、真心。不找媒人就出嫁,真够让人感动。 乘望:望中见思念迫切之情。真可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泣涕、笑言:失望、狂喜,为你哭来为你笑,举止失常,只因全部情感维系在一个人身上。 卜筮:虔诚地对待,说明了这份婚姻对女子是百分之百。 贿迁:急切地投入爱的回报,百分之百地信任,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全部托付给女子。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历经艰辛,倍尝清苦,依然不离不弃,爱一点也没有褪色。 2、这段往事的回忆是在什么情境下触发的?女主人公回忆这段往事的心情如何? 被弃归返,重涉淇水,面对枯桑的具体环境引发的。 板书: 甜蜜 自悔 三、1、“及尔偕老”是女子本来的心愿,可是痴而被弃,女子最终发出了“老使我怨”痛心感慨。面对负心汉女子有何怨言?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怨男子不遵守誓言 怨自己毫无差错,男子用情不专 怨自己辛苦付出反遭男子拳打脚踢 怨自己幼稚轻率用情过专 怨男女不等社会不公 怨言中有个人反思,有对男子、社会的控告,感情于沉痛中见怨恨,认识于自省中见深刻。 2、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怨言的? ①在往事的回忆中蕴含了自己复杂的感情。(1、2、5节)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②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子年轻貌美 未婚情意浓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年老色衰 婚后情意淡漠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戒女子不要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