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07112

2016-2017学年[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上)《科学家的师生情谊》课件(4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7537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0张,课件,科学家的师生情谊,2016-2017,学年,语文
  • cover
课件40张PPT。科学家的师生情谊王月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沓( )??? 睿智(? )? ? 严谨(? )??? 和煦(? ) 夙愿(? )??? 矢志( ? )?? 华裔( ? ) dáruì? jǐnxù? sù? shīyì 词语解释 睿智:英明有远见。 赞誉:称赞。 ?? 盛名:很大的名望。 ?? 屏住:这里指暂时抑止(呼吸)。 ?? 答辩:答复别人的指责、控告、问难,为自己的行为或论点辩护。 ?? 栋梁之材:比喻能担任国家重任的人。 ?? 嘘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心。嘘寒:呵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 潸然泪下:形容悲伤得流下眼泪。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的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展现在眼前。 注意: 1、“沓”不要读作“tà”,“睿”拼音中的声调应标注在“i”上,“裔”的音调不要读成一声。 2、一些成语、熟语只有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别其写法。如:“嘘寒问暖”不要写成“吁寒问暖”,“不解之缘”不要写成“不解之原”。 本文从两张照片切入,用先后两个时段串联起两代师生的交往和情谊,由于涉及到三位著名科学家,读来更具有感染力。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交代施士元教授珍藏的两张照片,串起两代师生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 内容分析第二部分(2—14段):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1929年后施士元与居里夫人的师生情谊以及1933年后施士元与吴健雄的情谊。第三部分(15段):总结全文,指出这种师生情谊是“用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织成”的。 自主探究 1.根据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谈谈居里夫人和施士元之间的师生情谊? 在叙述居里夫人和施士元这一对师生时,作者选取了初次见面、平时关爱和论文答辩三组镜头。 “欢迎你,施先生”“按规定,到我研究所必须通过考试,但根据你的情况,你可以免考,直接来工作了” “论文通过,很好” “反复提醒必须注意的事项” “轻声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工作”这些话语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教导和关爱,同时,施士元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居里夫人平时的叮嘱像东方母亲的叮咛一般暖遍施士元的身心”。 2.批出文中的过渡段并指出其作用 答:是文章的第9自然段。在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作为居里夫人的学生”,施士元投身开创我国的物理事业,一方面说“作为多名弟子的老师“,施士元培养了大批物理学的栋梁之材,用相对的语句,表现时间和事业的延续,也自然过渡到叙述施士元同他学生的情谊。3.文章是怎样叙述施士元和吴健雄的师生情谊的? 文章在叙述施士元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时也是用时间来切入,1933年,吴健雄成为施士元所教的十多名学生中的一位,吴健雄学成、工作、成名,不忘师恩,作者用一句话即“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施士元给予(吴健雄)更多的关注”,表现施先生对学生的教导和关心;而说吴健雄,则说“他们师生之间虽然相差4岁,但吴健雄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其感恩之情尽在不言之中。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在众多情谊中,从居里夫人到施士元再到吴健雄这样的师生情谊,尤为令人感动,弥足珍贵,因为这样的情谊纽带是用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织成的”的理解? 这句话含意十分丰富、深刻。(一)施士元联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传递科学圣火;(二)施士元深感居里夫人师恩,因此“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吴健雄;而吴健雄也“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成名以后,每次回国都要拜访恩师;(三)赤诚的师恩传递才是最感人的,而实质则是“科学,智慧,生命呼赤诚”的传递。 把握重点一、文章中心 ??? 表现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赞美两代师生的情谊,这种师生情谊,表现了两代师生的共同事业———献身物理科学,共同的才智———智慧和成功,共同的品质———赤诚和献身。师生情谊造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