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1225

6.2 共筑生命家园(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36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九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5-2026
  • cover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6.2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能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学会分析塑料污染的危害及其替代品的作用。掌握“以竹代塑”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重点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与实践 难点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 提出问题:你平时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吗? 有什么可以替换一次性塑料制品吗? 2. 引导学生思考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方法。 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环保“竹”梦:治理白色污染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介绍塑料污染的现状与危害。提问: 1. 如果我们大量生产、随意丢弃塑料,会发生什么? 2. 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看法。分析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总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二、以“竹”代塑:聚焦中国行动 1、代替塑料的好“竹”意 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寻找塑料替代材料成为紧迫课题。推广“以竹代塑”,不仅可以从源头減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还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 展示竹菜篮子和竹子建材的事例。提问:推广“以竹代塑”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而展示竹制品代替塑料的一系列优势的相关资料: 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生长快,竹林种植行业发达,竹林面积稳定增长; 竹子用途广,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 竹子一次种植,多年收获,永续利用; 竹制品使用后可实现迅速、完全、自然的无害化降解,做到不污染环境,同时节约垃圾处理成本。 2. 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行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人类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每年约有上千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塑料垃圾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已引起各方关注。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也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是“以竹代塑”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2022年6月24日,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从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到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我国一直在着力推进“以竹代塑”。 合作探究: 1. 结合资料,我国大力推动“以竹代塑”的原因是什么? 2. 结合“以竹代塑”的中国行动,启示我国应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讨论要求: 1. 讨论时间为3分钟; 2. 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总结时间3分钟。 总结: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竹”动应对:绿色发展道路 1. 教师展示余村的故事 浙北山旮旯里的余村,“七山一水两分田”,为了吃饱肚子,人们把目光投向大山。 从1976年开山采矿开始,余村人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自办水泥厂,到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安吉县也走上一条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举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潘春林1989年起在村里当矿工,装石料,后来又在水泥厂当运输司机。他说,最兴旺时村里有3家水泥厂,3个石矿,还有一家石灰窑,每天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