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 学习目标 ①说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 ②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③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过程。 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导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在海边玩耍时,会感觉到海风轻轻吹拂着脸庞,非常凉爽。而到了夜晚,风向又会发生变化,变成陆风。这是为什么呢?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气运动 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新课讲授 实验探究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气流的运动方向及规律。 A热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情况,画出气流运动的方向。思考空气形成环流的原因是什么?(注意:用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情况) B冷 地面 高空 动手画一画 A 地面 高空 1 000hPa 600hPa P1 P2 1.气压: 气压:P1 > P2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即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单位:百帕(hpa)。 知识储备 A 地面 2.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 B C D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空 E F 低压 高压 知识储备 · 3.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地 面 1 020 1 000 980 960 知识储备 ( hPa )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A、B、C三地受热均匀 A B C 近地面 高空 1 000hPa 900hPa 800hPa 700hPa 想一下?A、B、C三地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 ,此时大气有无运动 热力环流的成因 地面 高空 1 000hPa 900hPa 800hPa 热 冷 低压 热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C两地受热多,B地受热少,情况又会怎样? A B C 同一水平面,单位体积空气的密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热力环流的成因 F、D处密度变大,气压升高;E处密度变小,气压降低 A、C处密度变小,气压降低;B处密度变大,气压升高 地面 高空 1 000hPa 800hPa 600hPa 热 冷 低压 热 当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大小不一致时,空气由高压向低压处流动,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此时等压线如何发生变化? A B C D E F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600hPa 1000hPa 热力环流的成因 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上拱),说明当地气压比同海拔其他处高; 等压面向低空凸出(下凹),说明当地气压比同海拔其他处低。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凸低凹 1.判断垂直方向上A、C、E三点的气压高低: 气压分布规律练习 等压线 等高线 近地面 A B F D C E 判读依据: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A>C>E 原因是什么呢? 等高线 高空 判读依据: C>E,D
D。或者利用口诀“等压线凸高凹低”。 C>D 等压线 等高线 近地面 A B F D C E 2.判断同一水平面高空C、D两点和近地面A、B两点的气压高低: B>A 那么A和B的气压高低呢? 依据是:C处是高压,成因是其近地面处A处空气受热上升,所以A密度变低,气压低;D处是低压,成因是其近地面处B处空气收缩下沉,所以B处密度增大,气压高 气压分布规律练习 等高线 高空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 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热力环流 小结 情境一:电影照片拍摄 学校学生联席会要为微电影节宣传拍摄一张女生面向大海头发飞扬的照片,是1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