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防灾减灾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 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 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遭遇自然灾害,你该怎么做? 学习目标 ①结合案例,准确说出常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②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方针和体系构成。 ③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情境中制定简单的防灾减灾方案,增强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难点: 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和个人自救互救的方法。 1.灾害监测 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由哪些组成 灾害监测的作用是什么 2.灾害防御 灾害防御包括哪些方面 3.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害中救援救助的流程。 4.灾后恢复 灾后恢复的目标。 5.灾前准备(1)对于洪涝、台风等可以比较准确预测的灾害的灾前准备有哪些 (2)对于地震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的灾前准备有哪些 6.灾中救助的措施有哪些 7.灾后自我保护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第110~113页的内容,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本,根据下面的问题,结合图表资料,标注重点,理解、思考并落实必备知识。(3分钟) 问题导学 一、防灾减灾手段 1. 我国防灾减灾指导方针 以防为主 相结合 防抗救 灾前:1.灾害监测 2.灾害防御 灾中:3.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后:4.灾后恢复 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 灾害监测 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环境减灾卫星 气象监测 水文监测 地震监测 一、防灾减灾手段 地质监测 | 地震预警系统 3. 灾害防御 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4. 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心理救援服务 5. 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地震灾后重建 地震灾后重建前 任务一 防灾减灾———吊箱测流 龙门水文站在晋陕大峡谷出口,为了黄河安澜,一代又一代水文人再次守护黄河,把脉黄河。最早的水文人都是在船上去测水、测沙,在涨大洪水时,在河面工作非常危险。 这两年,随着科技进步,龙门水文站的水文测报越来越智能化,如遥控自动采水样仪、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可以自动测出流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冬季河流全面冰封时,还需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完成测报任务。 龙门水文站每天需向国家防总、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地方二十多家防汛部门提供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等水文信息。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简述黄河龙门水文站用吊箱测流进行水文测验的主要原因。 3.新角度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并举例说明动态监测在防灾减灾中的意义。 城陵矶水文站 黄河上水文站工作人员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水文监测 | 吊箱测流 1.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 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 气象站 台风、寒潮、旱灾等 水文站 洪涝、凌汛等 地震台 地震 地质环境监测站 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吊箱测流最适合在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测验流量;黄河属于高含沙河流,且冲淤变化较大,适合采用吊箱测流。 3.特点:能够对众多自然灾害进行监测,构成全面监测系统;能够对众多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等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意义:动态监测可以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