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2402

第六章 第二节地质灾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11-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6662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必修,PPT,29张,教学课件,一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概念,读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发生规律及其监测防御措施。 3.了解家乡的地质灾害,分析其发生原因、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预防措施。 难点: 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导入新课 思考:什么是地震?它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一天,13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在这场灾难中,有69227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8.0级 69227位同胞遇难 汶川之痛 2008.05.12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即由于岩石形变而引起的介质内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新课讲授 一、地震 (一)地震的概念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新课讲授 一、地震 (一)地震的概念 震源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位置 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新课讲授 一、地震 地震波 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等震线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二)地震的构造 震源 0-60km 浅源地震 震源 60-300km 中源地震 震源 大于300km 深源地震 新课讲授 一、地震 (三)地震的分类 震级:反映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 新课讲授 一、地震 (四)地震的大小 微震 超微震 1 中强震 4 5 2 3 6 7 8 强震 特大地震 震级 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 新课讲授 一、地震 (五)地震强弱 直接: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致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间接: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长期: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新课讲授 一、地震 (六)地震的危害 根据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分析,日本频繁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新课讲授 一、地震 (七)地震的原因 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 新课讲授 一、地震 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 坡 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新课讲授 二、滑坡和泥石流 (一)概念 思考分析:结合滑坡的概念,想一想滑坡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滑坡通常发生在斜坡上,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大高差的斜坡。 岩土体性质 :土壤结构疏松、碎石土等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 诱发因素:地震和强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原因。 新课讲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