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2451

第五章 第二节土壤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5547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五,地理,PPT,27张,教学课件,一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土壤 第2课时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地理 学习目标 4.结合实例,分析土壤的重要性,形成保护土壤的观念和学会因地制宜改造土壤的方法。 3.结合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通过土壤渗水实验,观察土壤剖面构造并解释其构造的不同,增强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1.结合土壤标本,能够说出土壤颜色和土壤质地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土壤的剖面结构,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难点: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导入新课 思考: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壤肥沃的原因是什么? 据2020年的粮食产量数据分析,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 737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4%左右。而该区耕种的土地面积仅4.5亿亩左右,约占全国耕种面积的18%。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高,是因为黑土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谷物粮仓】 草本、木本植物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微生物、 低等植物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 新课讲授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形成过程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一: 材料1: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上,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材料2:黑土的“黑化”过程是在中纬度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这里植物众多,植被茂盛,所以枯枝落叶也比较多;到了冬季,气温寒冷,微生物活性减弱,大量落叶覆盖土壤;夏季温暖多雨,微生物逐渐活跃而将枯枝落叶进行分解,腐烂的植被进入土壤转变成有机质。年复一年层层叠叠的枯枝落叶覆盖在土壤上,经腐烂融入土壤中,千百年过去,就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这种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呈现为黑色,也就是我们说的“黑土”。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一般需要200~400年的时间。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一: 1.东北黑土颗粒细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在山区和平原地区,黑土具有怎样的差异? 3.东北黑土为什么是黑色?其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4.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东北黑土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新课讲授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答案】 1.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该地河流流速慢,风力小,因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以此为成土母质的黑土土壤颗粒较细且均匀。 2. 不同地形的水热条件状况不同,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平原地区水热条件好,黑土发育程度比山区好;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分布规律,所以平原地区的黑土比山区颗粒细。 3.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生长季雨热同期,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表土层,腐殖质为黑色所以东北土壤为黑土;其形成受气候、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4.时间、人类活动等。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地貌 时间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貌和时间等,人类活动也在土壤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课讲授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新课讲授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决定了土壤颗粒度的大小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养分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新课讲授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生物 生物残体提供有机质 腐殖质 土壤表层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微生物作用 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 储存在生物体内 植物吸收 生物残体分解释放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 加快岩石风化 和土壤形成 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