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2457

第五章 第二节土壤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7020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五,地理,PPT,32张,教学课件,一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土壤 第1课时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地理 学习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3.结合实例,说明土壤的主要功能,并提出养护土壤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难点: 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导入新课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对北大荒黑土地的描述,在古《山海经》中便有记载的北大荒,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近年来,频繁的耕作、单一的种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因素导致黑土侵蚀、肥力下降等黑土退化问题严重。 东北平原的黑土非常肥沃,它与其他土壤有何区别?黑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呢?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与养护呢?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及组成。 2.土壤的颜色。 3.土壤质地。 4.什么是土壤剖面? 5.说出森林土壤剖面、耕地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各层特点。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如何影响土壤。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P88~92的内容,根据下面的导学问题,边勾画边思考边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标注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3分钟) 问题导学 一、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一、观察土壤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磷、钾、钙等),供植物吸收 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 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影响土壤的热量 空气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 一、观察土壤 1. 土壤的颜色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也可以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一、观察土壤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我国东北到内蒙古东部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颜色较黑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的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一、观察土壤 2.土壤的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 粒径大小 黏粒 粉粒 砂粒 石砾 小 大 砂粒 黏粒 石砾 粉粒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一、观察土壤 类型 粒径大小 通气透水性 保肥性能 土壤质地 易耕作程度 砂土 大 强 弱 松散 易 壤土 中 良好 强 适中 最易 黏土 小 差 好 黏重 不易 2.土壤的质地 一、观察土壤 3.土壤的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一、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剖面标本,尝试在图中标注各层的名称,并总结各层的特点。 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下移,矿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