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2484

第一章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0-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2222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章,地理,PPT,25张,教学课件,一册
  • cover
(课件网)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 学习目标 ①读图说出地震波的类型、传播特点,结合图形描述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 ②动手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运用图表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和物质组成。 ③结合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图,描述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说明地球的整体结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难点: 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 导入新课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思考:目前人类如何获得地球内部的信息呢? 科拉超深钻孔 火山喷发 电磁波 新课讲授 1.地震波的分类、速度快慢、可通过的介质是什么? 2.什么是不连续面? 3.主要的不连续面有哪些?出现在哪里? 4.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5.岩石圈的概念、范围? 6.地球外部圈层的构成及特点?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第21~23页的内容,根据下面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并在课本上勾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问题导学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 新课讲授 地震的破坏力主要来源于地震波。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地震,北京收到地震预警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地震波———来自地球内部的震动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认识地震波 地震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左右抖动) 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上下抖动) 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 波 (S) 纵 波 (P) 相同点:传播速度都会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思考: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是在海洋上的航行者会有什么感觉呢? 陆地上的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晃动;而海洋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因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选择空间小的地方避震,如厨房、卫生间等。 当意识到地震时,我们有十几秒左右的黄金时间,躲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躲在三角形空间的地方,这样的结构支撑作用强,如墙角、坚固的家具 利用地震波———地震的黄金逃生时间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内核 外核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6371 33 2900 地面 地心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地 核 地 幔 地壳 5150 900 上地幔 下地幔 ①地壳薄而硬 ②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①地幔较厚。 ②上部存在软流层,产生岩浆 ①地核最厚 ②温度高、压力大、密度大 软流层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内核 外核 地面 地心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地 核 地 幔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软流层 地壳 岩石圈>地壳 岩石圈 地壳:地表至莫霍界面,平均厚度为33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平均厚度约为100千米。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大气圈 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作用: 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 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新课讲授 水圈 构成:地表和近地面的各种形态的水体,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作用及特点: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