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二氧化碳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CO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下列关于CO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空气中CO2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B.人类向大自然中排放CO2超标,会造成温室效应 C.CO2固体可以用来营造舞台仙境 D.CO2可以用来灭火 2.实验室制取CO2时,用不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C.酒精灯 D.镊子 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红后变紫 B.先变蓝后变紫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5.地球表面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产生温室效应 B.产生酸雨 C.破坏臭氧层 D.有毒害作用 6.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封锁。二氧化碳和氨气是两种重要的制碱原料。下列关于这两种气体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实验甲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实验乙中可以观察到烧杯甲变为红色 D.实验乙中酚酞分子没有运动 7.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探究与NaOH溶液吸收能力的强弱。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得一段时间内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瓶内压强越小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B.曲线Ⅰ表示加入的是NaOH溶液 C.NaOH溶液吸收速率比水快 D.等体积水吸收的能力比NaOH溶液强 8.下列哪个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A. B. C. D. 9.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的发生装置,不能起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提示:铜不与盐酸反应) A. B. C. D. 10.“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下列对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 C.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固体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气体 12.现有和的混合物m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木炭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5.2g,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10.0g白色沉淀,则m的数值为 A.6.8 B.8.4 C.8 D.5.6 二、非选择题 13.把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 。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 (或 )和 。反应原理为 。 1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熄灭蜡烛 (2)与水化合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又分解生成CO2: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6.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资料]石蕊是一种色素,呈紫色,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其水溶液叫作石蕊溶液。 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试纸。 [演示实验]将上一实验塑料瓶中液体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石蕊溶液。 现象:石蕊溶液变 。 [提出问题]酸性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水?二氧化碳?还是和反应的生成物? 利用下列试剂及物品,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猜想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1: 铁丝上的两张紫色石蕊试纸,一张滴加水,一张不滴加水 滴加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