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3345

第17课《猫》教学讲义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88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课,教学,讲义
  • cover
第17课猫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猫》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文章文笔质朴自然,感情深沉真挚,其中渗透了人性和人间世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练习圈点勾画和作摘录、写批注的方法。 2、了解故事主要情节,品味细节描写,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圈点勾画,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时间】:3课时 17 猫 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汉字音形义及文学常识,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概括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笔下三只猫的不同情形。 3、精读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积累语言,抓住关键字词,赏析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预习任务】: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常识填空以及生字词语练习。 1、郑振铎(1898-1958)笔名 ,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 。 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掌握词语的书写。 缕 倚靠_____ 妄想_____ 消耗_____ 忧郁_____ 懒惰_____ 怂恿_____ 乞丐 怅然 蜷伏_____ 污涩 叮嘱_____ 惩戒_____ 虐待 畏罪潜逃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 怂恿: 怅然: 任务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跳读课文,找出文本中能提示结构的关键句。 3、用“开始......然后......结果......”的句式,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4、圈点勾画与“我”情感变化相关的词句、标点,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5、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 为什么 【预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快乐是真正的治学的快乐。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17猫 预习学案答案 任务一:1.西谛,文学史家 2.lǚ yǐ wàng hào yù dùo sǒng yǒng gài chàng quán sè dīng zhǔ chéng nüè qián 3.①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②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任务二:1.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略 4.略 5.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课中实施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快乐与悲伤!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三、默读课文,概括“我家”与猫的故事,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圈画、摘录文中的描写性语句,为三只猫“建档”。 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课后练习一) 猫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地位 结局 对我的影响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