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文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下图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鞅方升,在方升底 部刻有一组铭文,是秦王政26年(前221年)的诏书,主要意思为:天下一统,全国 推行商鞅既定的标准代替列国复杂的量制。这一铭文反映出 商鞅方升及底部铭文 A.商鞅变法为秦朝治理国家提供典范 B.变法使得秦朝的国力大为增强 C.在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的成效最大 D.秦王为筹划统一大计广用人才 19.《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A.主张减轻农民的赋税 B.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C.让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D.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 2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楚国修建的芍陂通过在地势较低的地 方修筑堤堰,形成人工湖泊,用于灌溉农田;秦国修建都江堰科学地解决了水患问题,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秦国还在关中地区修建了郑国渠,西引泾水 东注洛水,灌溉了四万多顷的土地。水利工程的兴建 A.推动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 B.实现了各国富国强兵的目的 C.促进了各诸侯国农业发展 D.突显水利工程的决定性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 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 经出现早期国家。 一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良渚古城出土的玉钺(象征军事指挥权) 2025/10/1108:28 七年级历史第4页共6页 (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 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材料一 中“良渚古城出土的玉钺”属于哪种史料?(2分) 材料二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 城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很多小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表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陶寺古城出土的玉兽面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国家遗址的共同点并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 (4分) 材料三我国流传着大量有关远古先民事迹的传说,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人 物。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0000。.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 成为首领。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0000”处应该填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考古发现的遗 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反映了哪两种制度的更替?(2分) 2025/10/1108:29 七年级历史第5页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