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7032

统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议题式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71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人教,初中,道德,法治,七年级
  • cover
4.1家的意味 一、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家的含义;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家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家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传承优良家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七年级学生对家庭的结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践行家庭传统美德的能力,但尚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不同家庭结构确立的依据,不能准确认识家风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厘清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作用,能够传承优良家风,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家风的传承 五、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习近平的家庭故事”,认识到“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通过“说我家”,体会亲情的温暖,树立珍视家庭、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说我家”,体会家人对我们的爱与付出,学会在家庭关系中表达情感、承担责任,提升处理家庭小事的能力,培养感恩、担当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通过《南京照相馆》相关视频,认识到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增强家庭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片段,这段内容来自电影《何以为家》,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个问题———视频里的“家”,给人带来了什么?好,现在开始播放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有没有同学愿意先分享一下?就用1-2句话说说,你觉得视频里的家带来了什么?来,第三排穿蓝色衣服的同学,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视频里的家能让人感到安心,就算遇到困难,有家在就有依靠。 师:说得特别好!“安心”“依靠”这两个词精准抓住了家的核心感觉。其实不只是视频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家”这个话题,探寻《家的意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家的意味”)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子议题一:识“家”———小桥流水人家”(10分钟) 师:想要读懂“家的意味”,首先得先认清“家是什么”。PPT上给大家展示了几句关于“家”的说法,大家先花1分钟默读一下,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这些说法有没有戳中你对“家”的认知? 师:好,时间到。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活动———以家为开头组句”,就像PPT里“我的家在某省某市”这样,把你心里对“家”的理解说出来。咱们用“开火车”的方式,从王梓萱同学开始,依次往后说,每个人都要参与哦。 (学生依次组句,过程中教师适时点头肯定,如“这个表述很真实”“能感受到你对家的感情”) 师:大家说得都特别真诚,能看出每个人心里的“家”都有独特的样子。那有个观点想跟大家辨析一下:有人说“家庭就是一座房子”,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可以和同桌先交流1分钟,之后我们请代表发言。 师:好,交流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看法?第二小组代表,你们来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