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7455

【大单元·任务式】《6.1 电功》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2024版9年级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94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2024版,教科,格式,课时,6.1 电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教科版(2024)9年级上册 第6章 电功率 课题 6.1 电功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第1节 电功》是“电功率”单元的开篇内容,承接对“电能”的初步认识,核心围绕“电能转化的量度”展开。内容包括:电功的实质、电功的测量、电功的计算,同时渗透“节约用电”的社会责任教育。本节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基础,既联系生活中电能表的实际应用,又为“能量转化与守恒”观念的构建提供支撑,体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电能存在与转化”有初步认知,且已学习“机械功”,能迁移理解“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但对电能表参数的解读、电功公式W=UI的推导与应用存在困难;抽象思维仍需提升,需借助生活实例、实验或多媒体辅助,帮助突破“电功定量描述”的认知障碍。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 (三)能量 3.4电磁能 3.4.5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例2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 3.4.6通过实验,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4.7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例3了解我国家庭用电的电压和频率,在家庭用电中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 课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能量”主题中“电磁能”的相关要求,学生需结合生活实例了解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电功率是电能消耗快慢的表征,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能通过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等实践活动,比较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从能量视角分析电能利用的意识,为后续学习焦耳定律、建立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意识奠定基础,进而提升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量度,知晓电功单位,能识别生活中电能转化的实例。 科学思维:能从“能量转化”视角分析用电器工作过程,初步推导电功与电压、电流、时间的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电能表、分析读数案例,培养实验观察与数据解读能力;尝试设计简单实验,提升探究设计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1度电的作用”“节约用电”的讨论,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重点: 电功的实质。 电能表的读数方法;电功的计算。 难点: 电能表参数的解读。 电功公式W=UIt的推导。 4.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具体内容学科知识评价概念理解:能否明确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说出电功单位 知识应用:能否用电能表读数或W=UIt计算电功小组合作评价讨论参与:“电能转化”“节约用电”讨论中是否积极发言、倾听他人 任务协作:小组完成“电能表解读”“用电计算”时的分工与配合实践应用电能表认知:能否看懂电能表主要参数 生活应用:能否结合“1度电的作用”,谈节约用电的想法实验评价操作规范:若做电功实验,仪器使用、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观察分析:能否记录现象,简单推理电功与U、I、t的关联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激趣导入 展示电灯、电动玩具车、遥控无人机、电梯等生活用电设备的高清图片;提问:这些设备能正常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它们工作时,电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学生列举实例:“电灯能发光照明”“玩具车能跑动”“电梯能载人上下”,初步感知“电能的作用”。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打破“电功” 抽象概念的壁垒,激发学习兴趣。 为后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学习奠定感性认知,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 中 “关注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