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8245

一上第三单元第九课《 作息有规律》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027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单元,第九, 作息有规律,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作息有规律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作息有规律》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课时内容分析:本课共有三个话题,可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其内容结构如下:(2)本节课学习的是前两个话题,《我的一天作息表》和《规律作息好处多》,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天的生活流程,尝试用简单符号或图画记录作息时间,同时通过动画、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直观感受规律作息对精力、学习状态、身体舒适感的好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 “作息要规律” 的初步意识,为下一课时学习制定和遵守作息计划做好铺垫。关系建构:从学科内部看,本课内容与后续 “饮食健康”“安全出行” 等内容共同服务于 “健康生活” 核心素养的培养,规律作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前提,为其他健康习惯的养成提供身体和精力保障;从学科外部看,本课与语文 “看图说话(记录一天生活)”、数学 “认识钟表(初步感知时间)” 等内容存在关联,可借助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息时间概念,同时也能将 “规律作息” 意识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行为的联动。资源挖掘:生活资源:收集学生日常作息照片(如起床、上学、午休、睡觉等场景),制作成 “班级作息故事册”;邀请家长录制 1-2 分钟的 “我的作息小分享” 视频,分享家庭中规律作息的小习惯。多媒体资源: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动画短片《小熊的作息魔法》(内容为小熊因作息不规律生病,调整后恢复活力);制作 “作息好处小卡片”(如 “早睡早起不犯困”“按时吃饭身体棒” 等图文卡片)。实物资源:准备钟表模型(简化版,突出整点、半点)、彩笔、画纸(供学生绘制个人作息表)、“精力小太阳” 贴纸(用于课堂互动奖励)。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五大核心素养中的三个方面。【道德修养】:通过认识规律作息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如按时上学不影响班级早读、早睡不打扰家人休息),引导学生树立 “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关” 的意识,初步养成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道德观念,符合 “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的课标要求。【健全人格】:借助规律作息带来的 “精力充沛”“心情愉悦” 等体验,帮助学生建立 “健康生活与情绪、状态相关” 的认知,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记录、分享作息的活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契合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的目标。【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规律作息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责任,如按时睡觉能让身体 “休息好”、按时吃饭能让身体 “有能量”,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我责任意识;同时通过课堂上 “互相提醒作息” 的小互动,培养学生对同伴的责任意识,落实 “增强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的课标内容。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已初步适应校园作息(如固定的上课、下课、午休时间),但对 “作息规律” 的概念尚无明确认知;多数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起床、睡觉时间,但缺乏对 “为什么要按时作息” 的思考;家庭中部分学生有相对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由家长督促早睡早起),部分学生则因看电视、玩玩具等原因作息不固定。个性差异:认知差异:部分学生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日常时间安排,部分学生对 “时间” 概念模糊(如分不清 “7 点” 和 “8 点” 的先后)。行为差异:自律性强的学生能主动配合家长的作息安排,自律性弱的学生则需要反复提醒,甚至出现拖延起床、晚睡等情况。家庭差异:部分家庭重视规律作息,有固定的家庭作息流程;部分家庭因家长工作忙碌等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