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9522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同步学练测(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243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5年,遵义,答案,学练,同步,会议
  • cover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学练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程标准】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知识结构】 【要点梳理】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1.原因: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经过: 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红军会师。 易错易混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或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而不是从井冈山出发。 二、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1.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等地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易混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的甘肃会宁会师,而不是1935年的陕北吴起镇会师。 【同步训练】 1.曾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回忆道:“1935年这次会议后,我军一反长征初期处处被动挨打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穿插于敌人之间,处处主动。”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下面是小蒙同学根据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制作的坐标轴(节选),下面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是(  ) A.攻打中心城市 B.领导工人运动 C.人民解放战争 D.红军战略转移 3.长征是中国革命从大危急转向大稳固、从大挫折走向大胜利的远程行军绝唱。长征的胜利结束,庄严宣告了敌人几倍甚至几十倍胜于红军兵力的围追堵截脚底失败。这说明红军长征胜利 (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企图 B.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五次“围剿”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4.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陷于被动地位。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兴国、宁都、石城等相继失守,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已经完全丧失。21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多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湘西进军,被迫开始长征。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蒋介石获得帝国主义支持 B.中央苏区物资的匮乏 C.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D.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 5.小史同学搜集了如下资料。据此可知,红军长征 (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①各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人民群众,拿出粮食、衣被等支援红军,使红军得到军需物资的补充;②在彝族地区,彝海结盟后,彝族群众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____款,当向导,抬担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支援红军作战,并把自己的亲人送入红军 红军长征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传播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6.共产党员江善忠的言志小诗:“脚穿草鞋爬山峰,唔(不)怕雨来唔(不)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