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动的陶俑 第8课 (赣美版)二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艺术欣赏 05 实践练习 06 知识拓展 07 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 1.艺术表现:通过了解古代陶俑的艺术特点,认识人物动态与表情的表现方式;能运用泥塑技法表现人物的动作与神情,提升造型与表现能力。 2.创意实践:能通过掌握泥塑基本技法(揉、捏、团、压),能捏出具有动作和神态的人物,创作生动有趣的泥人作品,发展创新意识。 3.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古代陶俑及其艺术特点,感受人物造型中的动态美与神态美,提升审美判断力。 4.文化理解:通过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认同感,能够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01 02 新知导入 陶俑的历史故事 陶俑是什么 秦兵马俑 汉代说唱俑 动态夸张,表情幽默,展现民间艺术 唐代唐三彩 古代用陶土制作的陪葬偶人,将泥捏的人体、动物等一起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替代人殉制度。 色彩丰富,如舞乐俑、文官俑,体现盛唐气象。 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陕西临潼发现,士兵俑、将军俑等千人千面。 03 新知讲解 秦俑:写实风格,注重细节刻画(五官、服饰纹理) 汉俑:夸张动态,生活化题材(说唱、舞蹈) 唐俑:多彩釉色,多元文化融合(如骆驼载乐俑) 现代校园陶俑:结合传统技法与校园生活,充满童趣 陶俑的艺术特点 03 新知讲解 观察任务 校园里的人物(运动的同学、看书的老师、演奏乐器的伙伴) 人物动态 跑步时手臂前后摆动、跳跃时双腿弯曲、读书时身体前倾 人物特征 发型(马尾辫、短发)、服饰(校服、运动服)、道具(书本、篮球、乐器) 校园人物大发现 04 艺术欣赏 基本手法:搓(泥条做四肢)、揉(泥球做头部)、团(身体大形)、捏(细节刻画) 工具准备:陶泥/粘土、垫板、小塑料刀(安全型) 注意事项:保持手部清洁,泥块干湿适中,避免裂纹 捏塑小技巧 04 艺术欣赏 步骤一:捏出头颈 揉椭圆形泥球做头部 捏出脸部轮廓(圆脸、方脸) 压出眼窝、鼻孔,捏出嘴巴 搓细长泥条做脖子,连接头部与身体 小提示:头部可以捏成圆形或椭圆形 04 艺术欣赏 步骤二:捏出手脚 搓圆柱泥条做手臂(一端粗一端细) 搓稍粗泥条做腿部,弯曲表现动作 捏出手掌、脚掌形状 连接手臂与身体两侧,腿部与身体下方 创意动作:试试捏出跑步、跳跃的手脚 04 艺术欣赏 步骤三:调整动作 观察人物姿势是否协调(如跑步时身体前倾,手臂摆动) 调整四肢角度,用工具辅助塑形 加固连接处,避免松动 创意提示:尝试跳绳、投篮、读书等动作 04 艺术欣赏 步骤四:添加细节 用泥条做头发、衣领、袖口 捏制小泥片做书包、书本等道具 刻画服饰纹理(校服条纹、鞋带) 添加表情(微笑、专注的眼睛) 小技巧:细节越多,人物越生动 05 实践练习 兵马俑制作教程 一、用陶泥捏出以下形状部件 05 实践练习 二、将泥片包纸搓出兵马俑身体形状,再将头部与身体打孔做好粘接 05 实践练习 三、用工具刻画出眼型,搓出水滴状粘接在鼻子部位,接着粘接出耳朵,并搓出泥条围脖子上 05 实践练习 四、用工具刻画出眼型,搓出水滴状粘接在鼻子部位,制作胡子,继续加上头发并做出肌理,保持整体五官完整性 05 实践练习 五、刻画兵马俑的衣服,用工具制作纹理 05 实践练习 六、制作兵马俑的双手,刻画细节 05 实践练习 七、给兵马俑加上双脚和盔甲,作品完成 05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 06 知识拓展 如何拿捏五官神态?五步法 第一步:塑形 取出一块陶泥,揉成椭圆形(里面要包报纸),作为头像的雏形,慢慢调整形状,让它更接近人脸的轮廓,注意脸部比例。 06 知识拓展 第二步:刻画五官&第三步:细化五官 用工具浅浅划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