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9929

第九课《泥塑校园》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

日期:2025-11-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437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九,泥塑校园,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美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泥塑校园》教学设计 课题 《泥塑校园》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与“造型·表现”融合领域,以国家级非遗“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为文化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泥塑合作再现“校园生活”这一熟悉经验,实现“传统技艺+当代生活”的创意转换。学生之前两节课已学过陶艺的简单制作,能掌握揉、搓、团、压基本泥塑语言;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基,需在本课初步解决“人物动态、组合叙事”两大难点。本课在育人价值方面,首先在文化理解上让学生习惯触摸非遗温度,建立“传统也能说今天的故事”意识;在社会性发展上,以 4 人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组校园场景”,必须分工、协商、整合,天然融入合作教育;在情感价值上,能把“我的校园”用亲手捏制的泥土固化,形成可触摸的童年记忆,增强爱校、爱生活的情感。 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和了解泥人张、惠山泥人在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愿意用当代校园生活重新激活传统技艺,建立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段位于7-8岁,在已有基础方面,90% 的学生能独立搓圆球、压扁底板,但对“头—颈—肩—腰”比例缺少整体观察;学生也喜欢给人物加“小道具”(书包、跳绳),但易脱落,对“泥+泥”连接技巧生疏;对“合作”概念停留在“各做各的、最后摆一起”,缺真正的“叙事分工”经验。学习兴趣与差异上,80% 学生把泥塑视为“玩”,但 20% 女生担心“手脏、做不好”;能力差异方面,① 空间感差异大,个别学生把人物做成“扁平纸片”;② 精细动作差异,个别学生手指力量不足,接合处易断裂;文化差异方面,部分学生对“泥人张”陌生,需要故事化、视频化补背景。存在的潜在学习障碍有三方面,一是动态人物“站不稳”→挫败→放弃;二是小组“一人干、三人看”→时间到未成型;三是干燥收缩导致接口断裂,学生误认为是“我做得不好”。 重点 用揉、搓、捏、接、压印“五步技法”塑造 1~2 个生动的小人,并组合成有故事的场景。 难点 ① 人物重心稳定与动态协调;② 多人作品风格统一、叙事连贯。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程引导教师提问:校园里的快乐时光你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是什么?(如运动会、音乐课、课间游戏)学生作答教师再次提问:如何用泥塑记录这些美好瞬间?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作答 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古代人泥塑的手法来刻画现实中的校园生活与人物 利用提问和回答的连环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A.观察小侦探用眼睛发现世界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校园中的各类场景学生自由作答,可相互交流教师列举如下场景校园场景观察:操场、教室、花坛的特点人物表情观察:开心笑脸、专注眼神、用力动作形态差异:高矮、站姿坐姿的不同B.泥塑小技巧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课内容和基本技法,如:揉一揉:泥土变圆球搓一搓:滚出长面条捏一捏:塑造各种形状压一压:做出平整薄片C.泥塑工具大集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泥塑所需要的各类工具安全工具:塑料小刀(圆润刀头,防划伤)牙签(连接部件)小木板(平整表面)安全提示:注意不要被牙签的尖头扎伤2.艺术欣赏大师作品欣赏(共三个)A.《我爱北京天安门》———色彩鲜艳的集体造型无锡惠山泥人大师的代表作《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的代表作《我爱北京天安门》,无锡惠山泥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我爱北京天安门》脍炙人口,成为惠山泥人艺术发展史上继承传统造型,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经典名作。B.《老鹰抓小鸡》(赵恩民)———生动的游戏场景赵恩民泥塑是以精选沉积多年的“红胶泥”为原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