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诗回归《将进酒》《燕歌行》 《登高》《蜀相》《登岳阳楼》 《客至》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成就最高:杜甫、李白 李商隐、杜牧 唐诗的发展脉络 01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齐诵读: 诵读提醒: 《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怀才不遇的李白 手法: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何不及时行乐。诗人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虽怀才不遇但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其中的“必”“还”最具表现力,充分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自信,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候。 ———自信洒脱,淡泊名利的李白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壮志难酬(不得志)的李白 诗人真的是“但愿长醉不愿醒么?”不,这是壮志难酬的愤激之词,既然是报国无门,到不如做一个留名的“饮者”,唱出那“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狂放的李白 悲:悲叹人生短促; 品读小结: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基调是什么?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 欢: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 愤: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狂: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的,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为:悲—欢—愤—狂。 02 《燕歌行》高适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人?什么事? 哪些景? 理解诗意 人 将帅、士卒(征人) 、思妇 事 景 战争 塞外秋景 诗歌层次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 ... ...